河南省珍稀樹種引種與栽培技術試驗研究
成果信息
完成人:
孟慶法衛漢山田朝陽侯懷恩袁其站卓衛華張尚武馬興旗夏豐昌劉荷芬趙風蘭范軍科郭春長楊拴溫王明庚
申報信息
成果簡介:
1、所屬科學技術領域:該項目屬于林業基礎研究。2、主要技術內容:項目歷時10年,在對河南省珍稀樹種資源進行全面調查的基礎上,首次對260余種珍稀和野生樹種進行引種馴化和栽培技術試驗研究,探討各珍稀樹種的生物學、生態學特性及生長發育規律,解決了多種珍稀樹種在引種馴化和人工栽培上的技術難題,填補了河南省乃至全國的多項樹種引種空白,在該領域處于全國領先水平。3、主要創新點:(1)對260余種珍稀和野生樹種進行了引種觀察,有80種樹種在河南平原地區較為適應,生長表現良好。(2)珙桐、秤錘樹、普陀鵝耳櫪、香果樹等20余種珍稀樹種的引種和栽培技術填補了河南省內乃至全國在樹種引種上的空白,使許多珍稀或野生樹種的人工栽培變為現實。(3)擴大了一些珍稀樹種的人工栽培范圍,如珙桐在其自然分布區以外低海拔地區的首次成功引種,香果樹在鄭州地區的成功引種等,豐富了中國珍稀樹種的引種實踐。(4)解決了一些樹種在引種和人工栽培過程中的技術難題。如珙桐在從南向北、從高海拔向低海拔引種中存在的對干熱氣候不能適應,移植成活率低;香果樹育苗時蹲苗期長,保苗難,幼苗和幼樹易感病等;銅錢樹果皮堅硬,播種不易萌發;刺楸種子發芽率低,苗木移植易抽干等。4、推廣應用情況:項目在進行試驗研究的同時,還分別在濟源、鄭州、許昌等地建立示范基地,將技術成熟的樹種在生產上盡快應用,珍稀樹種占這些企業所有生產品種的80%以上。項目引種馴化成功的多種珍稀樹種,不但已在各苗木企業形成規;a,而且已經開始在河南、河北、北京、上海等多省市的園林綠化中應用。該項目成果可以廣泛應用于珍稀植物資源的保護和研究,園林花木生產,園林綠化建設及各種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市場前景非常廣闊。5、經濟社會效益情況:(1)經濟效益:據調查,僅項目試驗示范基地相關的4家苗木企業2006-2009年4年間生產珍稀樹種新增產值5820.25萬元,新增利潤4501.77萬元。在示范基地的帶動下,2009年花木生產重點縣許昌縣的珍稀樹種苗木生產面積已達5000余畝,年生產珍稀樹種工程苗165萬株,新增收入近1.5億元。(2)生態和社會效益:該項目的推廣應用,對保護、開發和利用中國豐富的野生珍稀植物資源有積極作用,對綠化美化城鄉生態環境,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也意義重大。項目新技術和新樹種的推廣應用,還可有效促進園林花木和林業種苗行業的科技進步,促進花木產品升級換代,增加其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市場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其社會效益也十分顯著。
|